星期一

Indie-Pop

前陣子看到amontobin大在網路上整理出來關於獨立流行的文章,感覺相當具有保存與推廣之價值。我想,在現今資訊複雜卻彼此冷漠的社會中,很多事已經難以分辨到底是真誠或是虛偽的,就連音樂都不例外。在台灣這個小島上面我認為有必要推廣獨立音樂的重要,就像是你並不想參觀一幅畫家是為了收取藝術館門票費而繪畫之畫,或是買一本作者是為了版費而寫的小說。音樂也是,藝術與創作皆並非為了消費而存在於世。

當我們的耳朵無可避免地陷入滿世界紛亂嘈雜的大音量中時,還有一些人就在自己的房間裏,為只屬於自己的喜悅和憂傷歌唱。他們就像一群孩子,一群老實的孩子,不願也無法在本已紛亂不堪的世界上再添一把亂。他們只做自己喜歡的遊戲,那與宏大的主旨無關,他們關心陽光與草地,關心昨晚的女孩和今天的早餐,關心皮膚上的毛孔和泥巴下的生物,這些微小的體驗構成了獨立的完整敘事——關乎個性心靈,卻打動每一個眷戀美好時光而心底殘留甜蜜的人。

Indie Pop就是獨立流行。

Indie一詞取自“Independent”,是指獨立,Pop就是Popular,指流行音樂。Indie Pop就是獨立流行樂,它是怎麼來的,倒不是一個一下子說得清楚的問題。大概在80年代金屬樂統治主流,然後90年代Grunge風行一時的同時,在五大唱片公司之外,一些被人忽視的小公司也在始終按著自己的理念推出音樂作品。可以說,他們的影響力微弱,屬於主流之外的地下狀態。說到地下,很多人就會覺得地下意味著極端、前衛,音樂非常人能接受。其實並非全部如此,有些小廠牌,儘管信逢朋克的DIY精神,反對喪失個性的商業性,但並不追隨朋克的虛無主義激進立場和對粗野之音的追求。他們的音樂更有旋律、更少嘈雜、更少焦慮,更加注重于旋律的優美,氛圍的和諧和歌詞的創作,從而反映出了地下音樂柔軟,甜美的一面。

簡言之,他們做的是很好聽、很pop的地下音樂,於是被稱作Indie Pop。事實上,這些獨立的音樂廠牌資金薄弱,他們的製作、推廣預算遠遠無法與那些大公司相比較。但是這樣的小廠牌對音樂人又是最自由的,他們不被大公司控制,發行自謀出路,簽約什麼音樂人有時就是取決於老闆自己的音樂趣向,因而能提供給音樂人最寬鬆的創作環境。另一方面,這樣的廠牌又是最貼近樂迷的,儘管是很少量的樂迷,但他們能準確地把握這些樂迷的需求,因而往往都擁有自己的鐵杆。這對樂迷而言也有好處,就是你喜歡某一支Indie樂隊,那麼你就很可能會喜歡這支樂隊所屬廠牌下的其他樂隊。

從這樣一些情況可以看出,獨立流行最可貴的是體現出了對音樂的尊重。在工業化的流行音樂領域裏充斥了太多雷同的聲音和情感,而Indie Pop難得地堅持了自己獨立的音樂品味。這些音樂人就像一批埋頭的拓荒者和挖掘者,他們秉持的Indie是一種溫和的態度,並非去破壞什麼或走極端來表現自己的獨立,而是一種不受外界干擾的清醒和對自我趣味的執迷。他們只是做出自己喜歡的音樂,這就已經構成了對現存體制的挑戰。

事實上,這些音樂人並不在意這種音樂是不是很前衛,或者是不是很Pop。也正因為此,他們的音樂在形式上和主流的流行音樂區別不大,但是在聽覺上又給人截然不同的感受,同樣是追求優美和諧的旋律卻不會給人膩味感。這是因為音樂是反映人心性的藝術,來不得虛假和敷衍,在他們的音樂裏自然而然地流露著音樂人對音樂獨特的理解和真實的生活感受。這樣的一群Indie Pop樂隊,日常生活都很低調,似乎遠離塵世,與世無爭。然而一些偶然的機會,一些這樣的獨立樂隊還是取得了局部商業上的成功,也就被一些人驚奇地發現,原來還有這樣好聽又很新鮮不濫俗的音樂。漸漸,一個半主動半被動的推廣過程,Indie Pop開始被大眾越來越多地瞭解和喜歡,在近些年開始形成了氣候。

到現在,這一推廣過程還處在積累階段,不能指望它像Grunge一樣可以被一個Nirvana一樣的樂隊一朝間就打進主流,因為Indie Pop和Grunge從形式上和根本內容上都截然不同。Grunge是破壞的極端的,條件合適它就很容易暴力革命成功,但是也無法長久;Indie Pop是溫和的,它本身是在建設和維護音樂傳統的美感,而不是以破化來革命。但是可以預計,隨著更多廠牌和音樂人被大眾所瞭解,Indie Pop總有一個時候能形成浪潮。事實上,Indie Pop已經開始在掀起浪花。

僅就國內這些年來看,Indie Pop的擁躉是日漸龐大。2000年的時候,中文論壇裏開始有人談論Mazzy Star和Mojave 3,同時早先出現的對獨立廠牌4AD的推崇此時達到了一個高峰,儘管4AD並非Indie Pop廠牌,但這意味著國內部分樂迷的注意力開始瞄向了西方流行音樂的縱深地帶;2002年的時候,隨著Belle & Sebastian被《NME》曝光在英國走紅,國內也有了一批蘇格蘭低調民謠的追隨者;這兩年,對一些Indie Pop音樂人和專輯的介紹更是不斷出現在一些國內門戶網站的流行音樂頻道內;甚而在不久前看到報紙上的一個推薦夏日音樂的專題裏,居然也單獨介紹了Sarah和Labrador這兩個重要的Indie Pop廠牌。

可以說,就在不知不覺間,Indie Pop借助發達的網路資訊,以它自然而迷人的身姿來到了我們身邊,並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在今天,這個時代最in的愛樂青年,如果還沒接觸過Indie Pop,似乎立刻就會被嗤之以鼻,視為落伍。這也沒關係,喜歡什麼音樂那是純屬個人的事情。不過經過上面的大致介紹,你感興趣的話,可以繼續往下去瞭解Indie Pop。

我們先來做一些稍微細緻點的知識普及:

關於Indie Pop,儘管它是獨立音樂裏的一個分支——獨立流行樂,但在它裏面又存在一些分支。也就是說,Indie Pop儘管加了“獨立”做定義,但它和流行樂一樣,也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它可以囊括一系列具有差異特證的有著獨立流行氣質的音樂,因此也就有一些更細分的名語相對應地來描述它們。我們將選擇最為主要的幾個分支來做介紹,要交待的是,音樂都是具有多變性和融合性的,所以關於音樂分類什麼的,不必太死板地去認識,但是大致瞭解一下,對理解音樂還是有點幫助的。

【Chamber Pop】
Chamber Pop是指典雅、高貴、精緻的一種流行樂,強調優美的旋律、精緻的配樂、乾淨的錄音。事實上,“Chamber Music”一詞就是古典音樂中的“室內樂”,因而純正的Chamber Pop經常用管弦樂來製造巴羅克音樂的感覺。Chamber Pop是對90年代Grunge風潮的回應,在粗糙、暴戾的聲響登上主流造反的同時,Chamber Pop在地下維護著音樂傳統的審美情趣,它給出了Indie Pop關於精緻和純淨的定義。

【Dream Pop】
Dream Pop顧名思義,就是夢幻一般的流行樂,這是一種更講求氛圍的音樂類型,聲響和旋律並重,經常會有如呼吸般的主音並配以飄忽的吉他或合成器所營造的氛圍。有趣的是,最為著名的Dream Pop樂隊當屬4AD公司的Cocteau Twins,但是Cocteau Twins卻很少被定義為Indie Pop。大概是因為Cocteau Twins的音樂儘管繽紛迷離,但同時也紛繁嘈雜,不具備Indie Pop通常的簡潔和清爽。

【Twee Pop】
Twee Pop又被稱為“Anorak Pop”和“Shambling”,可能是最不會被人誤解的Indie Pop,它配器簡單,受到了Punk三和弦的影響;旋律優美,情感表達直接;生活瑣碎小事、甜蜜的青少年戀曲是他們最愛的話題,害羞純真則是他們的一致的可愛相貌。Twee Pop的直率和天真是流行樂本質的體現。在英國,Twee Pop的中心是Sarah廠牌和後來的Shinkansen廠牌;華盛頓的K廠牌則是Twee Pop在美國的重要基地。

【C86】
C86應該是和Twee Pop放在一起來說的,因為Twee Pop的出現就是C86的原因。1986年的《NME》雜誌還沒有現在這麼濃厚的商業氣息,也經常在雜誌裏推薦一些地下音樂人。當年《NME》在雜誌裏隨刊贈送了一盤編號C-86的錄音帶,包括McCarthy、The Wedding Present、Primal Scream、The Pastels和the Bodines這些樂隊簡單直率的作品,在當時引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轟動。儘管這些樂隊後來並沒有取得很好的商業成績,但是C-86所傳達的音樂風格(被命名為Twee Pop)卻影響了後來的一大批Indie Pop廠牌和樂隊,為90年代以後Indie Pop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未完)

原文來自PTT Indie-pop版,使用者amontobin,轉錄請記得註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